人民网巴黎5月1日电,记者于超凡报道,4月30日,一场名为“遇鉴中国”的中华文化展览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门博览中心正式拉开了帷幕。这一展览是今年巴黎国际博览会的重要环节,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观众前来参观。
网红产品组团出海
于涛,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副总裁,在介绍本次主题展时指出,该展览以“中国风·中国潮”为核心,展出的物品既包括了剪纸、瓷器等展现东方美学之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同时也展示了《黑神话·悟空》、《哪吒》以及“AI数字人”等结合了尖端科技的时尚展品。展品数量近两千,全方位呈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积淀、地域风貌和创新发展成就,使得拥有百年历史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成为欧洲民众深入了解中国的窗口,全方位展现了一个可信、可亲、可敬的中华形象。
展会现场,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网红”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色彩斑斓的故宫藻井冰箱贴、供不应求的明代点翠嵌珠金龙凤冠饰品、敦煌风格的裸眼3D明信片、以哪吒为主题的剪纸等,都颇受欢迎。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法国母亲和她的女儿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创展柜前停留了很长时间,被那些装饰有传统工笔画的精致夜灯深深吸引。尽管价格让她们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愉快地购买了这些产品。
外国观众现场选购中国文创产品。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洛阳城市礼物研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晓燕向记者透露,洛阳市携带着东方博物馆之都、唐三彩、牡丹以及城市建筑等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参展,这些产品不仅实用,还蕴含着艺术魅力。在这些文创产品中,以丝绸之路历史为设计灵感的唐三彩系列工艺品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那些采用非遗技艺制作的“马卡龙色”唐三彩小马,更是展区内的热门产品。
热门展品“唐三彩”。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弘扬文化遗产保护
展览中,非遗文化的展示成为一大引人注目的焦点。诸如台绣、团扇、剪纸、泥咕咕等众多传统工艺的杰作争相呈现,非遗传承人更是亲自现场演示,让观众得以近距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到魅力。在河南展区,众多参观者纷纷与身着唐代仕女服饰的参展者合影,留下难忘的瞬间。法国观众塞巴斯蒂安在合影后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国传统服饰精致绝妙,宛如珍贵的艺术品。”
法国观众与参展人员合影留念。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博科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前任总干事,在致辞中提到,中国与欧洲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那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并且主动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在开幕式上,一场精彩的剪纸艺术展示彰显了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生机,博科娃表示,“我特别感到高兴的是,众多年轻一代的身影活跃其中,这充分展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力,这种做法值得欧洲各国学习。”
杨新育,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常驻代表,透露说,我国已有59处文化遗产和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录之中。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保护工作也颇具成效,这些都值得我们向全球推广。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向全球人民发出热忱的邀请,诚挚地邀请各国朋友来到中国,亲自感受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
展现中国社会发展
主办方宣布,此次展览融合了“文化展品展示、文艺节目表演、文创产品销售、文娱活动体验以及知识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旨在构筑一个开放而包容、内容丰富且生动立体的中国国际形象传播新平台。
深圳市今年首次亮相巴黎国际博览会,着重推荐“前海冰雪世界”以及“湾区书城”这两个文化旅游品牌。在开幕式上,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的党工委副书记梁珂发表讲话,他指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充满生机与活力,创新精神持续涌现。自2010年设立以来,前海在短短十五载间,已由一片荒滩蜕变为现今的国际化城市新核心。博科娃在参观深圳展区期间发表感言,“我多次踏足深圳,对其发展之迅猛深感震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前任负责人博科娃(位于右侧第二位),以及我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杨新育(位于左侧第三位),一同莅临深圳前海展区进行参观。此次活动的摄影记录由人民网的记者于超凡完成。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巴黎国际展览会的组委会成员、法国高美艾博国际展览集团的执行副总裁卡琳娜·普雷泰尔指出,巴黎国际博览会堪称法国乃至整个欧洲规模最宏大的展览盛会。自1904年创立至今,该博览会始终致力于向欧洲观众呈现世界各地的文化精华。借助巴黎国际博览会的这一平台,“遇鉴中国”主题展览将为数十万法国观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窗口。
法国文化部负责文化事务的总监卡特琳·鲁杰里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她指出,今年正值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五十周年,双方应当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推动各类文化合作项目的实施,持续深化人文领域的交流。在接受人民网记者的采访时,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的副院长范大祺提到,“遇鉴中国”主题展览成为了中法两国交流合作的一个显著例证。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中法两国在文明交流与借鉴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今年,我国第三次受邀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众多地方文化机构积极参与,参展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热切期望通过展示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法国民众增进了解和互动。
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手段变得更加精确、形象,同时也更具吸引力。范大祺强调,本次展出的《中国关键词》多语言宣传资料,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理念和价值观,“我们期望通过民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更有效地向全球传达中国的声音。”
外国观众在外文出版社展区前参观。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本次展览由中国外文局牵头举办,并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具体负责执行。该活动受到了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的鼎力相助,以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等众多机构的全力支持。参展的机构阵容强大,涵盖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内的10家地方宣传文化单位,以及3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自开幕式开始至5月11日期间,展会将举办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文艺节目表演以及主题推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还将举行旨在推动文明交流与相互学习的法中对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