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巴黎5月1日电,记者于超凡报道,4月30日,一场名为“遇鉴中国”的中华文化展览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门博览中心盛大开幕。这一展览是今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观众前来参观。
网红产品组团出海
于涛,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副总裁,在介绍本次主题展时指出,该展览以“中国风·中国潮”为核心,展出的物品既包括剪纸、瓷器等富含东方美学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亦包含《黑神话·悟空》、《哪吒》以及“AI数字人”等集成了尖端科技的时尚展品。展品数量近两千件,全方位地呈现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创新的成就,使拥有百年历史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成为欧洲民众洞察中国文化的窗口,全方位展现了一个值得信赖、令人喜爱、令人尊敬的中华形象。
展会现场,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网红”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例如,色彩斑斓、设计独特的故宫藻井冰箱贴,以及供不应求的仿明代点翠嵌珠金龙凤冠饰品,还有敦煌裸眼3D明信片和哪吒主题剪纸等,都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法国母亲和她的女儿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创展柜前停留了很长时间,被那些饰有传统工笔画的精致夜灯深深吸引。尽管因为价格有些犹豫,但最终她们还是愉快地购买了这些产品。
外国观众现场选购中国文创产品。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洛阳城市礼物研究公司的负责人黄晓燕向记者透露,洛阳市携带着东方博物馆之都、唐三彩、牡丹以及城市建筑等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参展,这些产品不仅实用性强,还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在这些产品中,以丝绸之路历史为创意灵感的唐三彩系列尤其引人注目,尤其是那些采用非遗手工艺制作的“马卡龙色”唐三彩小马,更是展区里备受瞩目的热门产品。
热门展品“唐三彩”。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弘扬文化遗产保护
展览中,非遗文化的展示成为一大引人注目的焦点。诸如台绣、团扇、剪纸、泥咕咕等众多传统工艺的精品一一呈现,非遗传承人更是亲自现场演示,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在河南展区,众多参观者纷纷与身着唐代仕女服饰的参展者合影,留下美好回忆。法国观众塞巴斯蒂安在合影之后,激动地告诉媒体,“中国传统服饰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简直就像是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奢侈艺术品。”
法国观众与参展人员合影留念。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博科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前任总干事,在致辞中提到,中国与欧洲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拥有数千载历史的文化遗产,并且主动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在开幕式上,一场精彩的剪纸表演展现了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生机,博科娃表示,“我特别感到高兴的是,众多年轻一代的加入,这彰显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力,这种做法对于欧洲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杨新育,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指出我国现有59项文化遗产和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收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录。我国的文化遗产形式多样,保护措施先进,这些都值得向全球推广。我们期望通过此次展览,向全世界人民发出真挚的邀请,热切期待各国朋友来我国,亲自感受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
展现中国社会发展
主办方宣布,此次展览融合了“文化展品展示、文艺节目表演、文创产品销售、文娱活动体验以及知识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内容丰富、形象立体的中国国际形象传播平台。
深圳市今年首次亮相巴黎国际博览会,集中展示“前海冰雪世界”与“湾区书城”这两大文化旅游品牌。在开幕式上,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党工委副书记梁珂发表讲话,他指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充满生机与活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自2010年设立以来,前海在短短十五年间,已从一片荒滩蜕变为现今的国际化城市新核心。博科娃在参观深圳展区期间,她提到自己多次到访过这座城市,并感叹于其发展之迅猛,速度之令人咋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前任负责人博科娃(位于右侧第二位)、我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杨新育(位于左侧第三位)一同游览了深圳前海的展览区域。此次拍摄的人民网记者是于超凡。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巴黎国际展览会的组委会成员、法国高美艾博国际展览集团的执行副总裁卡琳娜·普雷泰尔指出,巴黎国际博览会堪称法国乃至整个欧洲规模最宏大的展览盛会。自1904年创办至今,该博览会始终致力于向欧洲观众呈现世界各地的文化风貌。借助巴黎国际博览会的这一平台,“遇鉴中国”主题活动将为数十万法国观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窗口。
法国文化部负责文化事务的督导卡特琳·鲁杰里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她指出,今年正值中欧建立外交关系五十周年,双方应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推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合作项目,持续深化人文领域的交流。在接受人民网记者的采访时,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范大祺表示,“遇鉴中国”主题展览是中法之间交流合作的一个显著例证。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法两国在文明交流与借鉴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今年,我国第三次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众多地方文化机构积极参与,参展热情极高,大家热切期望通过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示,进一步增进与法国人民的交流与了解。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呈现出更加精准、生动、吸引人的特点。范大祺强调,本次展出的《中国关键词》多语种宣传资料,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了中国理念与价值观念。我们期望,通过民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更有效地向全球传达中国的声音。
外国观众在外文出版社展区前参观。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本次展览由中国外文局负责策划,并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具体执行,同时受到了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以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等众多机构的鼎力相助。参展的机构阵容强大,涵盖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宣传文化单位,以及来自山西、河南、浙江、深圳等地的10家宣传文化机构和3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自展会开幕之日起至5月11日,活动将涵盖非遗展示、文艺节目以及主题推广等多种形式,同时还将举行一场旨在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中法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