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以后到达了深圳,入住的是离会展中心最近的湾区国际会展中心酒店。这个酒店并非一栋建筑,而是一个园区,其模样有点类似大学的宿舍区。在园区内十分热闹,有很多外国人。草坪上支着帐篷,摆放着软椅,旁边还有售卖烤肠、烧烤、河粉的商贩。这里的氛围热闹喜庆,就好像在过节一样。这种惬意的氛围能够让人暂时忘却那离谱的关税以及严峻的贸易形势。
从网上获悉,今年 ChinaPlas 参观的人数不如去年在上海时多。不过人数也不少,入口处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单日上万的人流量或许是有的。布展需要经费,稍微大一点的展台,可能要花费数十万元,再加上人员的差旅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新媒体时代,通过直播引流或许比直接参展更经济实惠。那么,这样的大型展会在当下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呢?
在当下的环境里,这个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答案。大型展会创造了大家齐聚一堂以及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参加这类展会,或许不能都拿到订单,然而能与老朋友聊聊天、喝喝酒,还能与新朋友加微信,互道常联系,这也是很不错的。看到那么多外国人,他们带着大包小包,翻山越岭、涉水而来。这样的情景能让人切实感受到,中国人和外国人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大家都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而在努力奋斗。对于整个经济形势来说,橡塑行业的一个展会并不是很重要,但这样的面对面交流平台适合每个行业。只有这样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多,整个经济形势才有可能真正好转。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近几年,橡塑行业的创新点在何处呢?这是在参加 ChinaPlus 展会期间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该展会设立了 20 个展馆。每个展馆内都有众多展商聚集,景象十分壮观。从各家所展出的物品来看,常规的、同质化的产品数量是最多的。近几年,橡塑行业最大的创新主题是什么呢?从展会现场来看,应该是“绿色可持续”,几乎每一家展商都在强调环保。生物基、可降解以及可循环这些方面自然不必多说,助剂中进行无氟替代等举措都是在对这一主题作出响应。实际上,除了表面上的环保主题之外,大家都彼此心照不宣地在进行着“降本”方面的创新。阻燃行业中三氧化二锑的价格急剧上升,寻找低成本的替代方案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同认知;另外,大宗的树脂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之下,其价格也是一次又一次地下降。企业将创新用于降低生产成本,这最终使用户受益,这种情况也应该得到鼓励,完全可以公开地进行谈论。环保材料之所以在推动过程中遇到很大阻力,叫好不叫座,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成本方面的因素。
很多同行朋友在会场上交流,大家都谈到,橡塑行业的中低端产品内卷情况很严重,而高端产品很稀缺,行业既呼唤创新,也需要更好的东西。这种观点是鼓励性的,而非批评性的。中国橡塑行业的发展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毫不谦虚地说,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问题就在于此,在以往的年代,能够以外国产品为老师,进行跟随和模仿,甚至能够做到并驾齐驱。但发展至今,已与国外产品处于同一队列。此时已无人可作为老师,大家需要一同去面对那未知的领域。
面对未知,唯有依靠创新,依靠研发。然而,研发虽听起来美好,实则是一种投资收益比极低的行为,许多研发投入往往等不到收获收益的那一天。例如,ABS 是当下极为常用的塑料,倘若此刻有人要去投资生产 ABS,只要资金能够到位,并非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1953 年 Marbon 化学部仅对 ABS 进行优化就进行了一万多次实验,然而依然无法达到工业生产的水平。接着又做了五万多个配方实验,这才得到能够销售的 Cycolac 系列 ABS 产品。实际上,在 Marbon 开始工作之前,共聚接枝这个概念已经酝酿了五六年。要有基本概念上的创新,比如从物理共混转变为化学接枝;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摸索。由此可见创新的艰难之处。
在当下的环境形势下,尽管如此,中国的橡塑行业以及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创新这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