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创新设备功能强大,然而其操作较为复杂,例如多模态交互课件的制作等。这种操作的复杂性可能会加重教师的技术焦虑。在展会上,是否存在配套的“傻瓜式”培训方案呢?是否有 AI 助教工具呢?
硬件与课程内容存在割裂的情况:一部分厂商在展示硬件时,缺少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像墙面显示系统仅仅被用来播放 PPT 。这就使得硬件的实际应用价值受到了限制。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是否有提供“硬件+课程库+评估体系”这样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可持续运营成本方面,高分辨率显示设备以及物联网传感器的后期维护费用,像电费和软件更新等,有可能会成为学校采购的隐形门槛,所以需要关注厂商的长期服务模式。
4. 未来趋势预判与行动建议
混合现实(MR)的教育应用:在展会上看到了轻量化 VR 头显和墙面投影技术,未来或许会出现“虚实融合教室”,就像在地理课中能够“走进”板块运动所形成的山脉那样。
教育大模型接入硬件:部分厂商开始进行尝试,把 AI 大模型整合到智能教具里。像作文批改笔,它不但可以纠错,而且能够生成写作思路的建议,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去跟进其落地的案例。
- 你的下一步行动:
定向进行交流:将 3 至 5 家技术成熟度较高的厂商锁定,对其产品在诸如小学与高中等不同学段的适配方案进行深入询问;
结合自身的教学场景,向厂商提出具体的需求,例如“怎样利用墙面显示系统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以此来测试厂商的响应能力;
关注展会同期发布的《教育装备应用白皮书》,以此来快速掌握政策导向;关注展会同期发布的行业报告,以此来快速掌握投资热点。
展会是洞察趋势的一个途径。然而,其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够把技术转化为能够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工具。倘若需要对某一类产品(例如墙面显示系统)的供应商进行对比,或者探讨课程设计思路,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