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泉城济南,“会展+文旅”双引擎正轰鸣作响。
这座千年古城在流量与留量交织中,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交织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城融合之路。
山东进入办展高峰期后,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以及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等场馆迎来了展会的热潮。在 4 月,济南市将会密集地举办 17 场展会,这些展会涵盖了冷链、化工、汽车、家装、教育等各个领域。恰逢“五一”小长假即将临近,这座连续三年登上全国旅游热榜的“网红城市”正做好准备,准备大展身手。
一场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化学反应”在悄然进行着。“会展”与“文旅”叠加所产生的效应,正成为济南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激活城市活力的关键所在。
会展经济
产业联动的“超级链接器”
会展业对于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说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同时,它也是检验区域开放程度以及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并且被称作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日前发布的《2024 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表明,2024 年山东举办了 721 场展会,其展览面积为 1285.29 万平方米,整体规模在全国处于前三的位置。
今年开始后,全省的会展经济一直保持着向好的态势。在一季度,于专业场馆举办的展会有 87 场,其展览面积为 179.5 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展会数量增长了 7.4%,展览面积增长了 5.8%。同时,吸引了 2.2 万家展商,观众人数超过了 150 万人次。
山东省会城市,黄河流域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济南,在参与展会经济“黄金赛道”竞争的过程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4 月 1 日,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内人群熙熙攘攘。中国华东区域制冷空调及冷链产业博览会在此开展,2025 年第二十七届山东国际供热展也在此开展,2025 年第二十七届山东国际水展同样在此开展。4 月 10 日,齐鲁春季车展开始,惠民车展开始,苏杭丝绸服装商品博览会也开始,这三展实现联动。之后,展会的热度一直在上升。4 月 18 日,数字安防展、化工仪器展、家博会以及珠宝展这四个展会在同一时期举办,它们涵盖了产业升级以及民生消费这两方面的需求。4 月 23 日,宠物医疗展、教育创新展以及美妆博览会同时展现出来,它们将目标对准了新兴的赛道并进行了精准的发力。
4 月 13 日,这是 2025 齐鲁春季车展的第四天。展馆内外都有很多人,人头攒动。消费者购买汽车的热情非常高。在汽车消费市场今年春天遇到“温暖”之后,车展经济再次发挥力量,让消费市场进一步升温。这再次证明了“展会经济”对消费市场的拉动效应。
近年来,济南对会展业发展极为重视,在场馆建设方面持续投入力量,在政策扶持上给予大力支持,在软环境提升上不断努力。今年,济南把工作重点放在打造并提升自主品牌展会上,大力引进高品质展会,培育壮大会展主体这三大任务上,以此推动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计划举办的各类展会活动数量在 135 场以上。
3 月 14 日下午,2025 年济南市“百场万企”供需对接活动开始了。济南会把重点放在标志性产业链和重点企业上,搭建起供需对接的平台,开展产业链专场的对接工作,目的是努力提升产业链协作配套的水平。
这一创新实践给本地企业打通了“产供销”的堵点,同时也为会展业打开了新的价值空间。它使得传统展会发生了升级,从原本的“一次性展示交易”转变为“全周期产业服务”。比如,珠宝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在现场进行销售,而是将产业链上下游串联起来,包含了钻石毛坯交易、设计定制以及终端零售这三个环节,从而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的闭环服务。车展可以带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这种“以展促产”的模式,让会展业成为了城市产业升级的“导航仪”。它能够真正实现“办好一个展,带活一条链,提升一座城”这样的乘数效应。
文旅融合
从打卡“流量”到城市“留量”
会展经济的“流量”与文旅产业的“留量”相遇,济南正在探索出这样一条新路径,即以展来促进旅游,通过旅游使城市兴盛。
2024 年“五一”假期,天下第一泉等全市 30 家景区被纳入重点监测。这些景区共接待游客 364.5 万人次。同期,千佛山等景区也参与其中。这些景区实现营业收入 1.14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 20.44%、3.19%。2024 世博动漫嘉年华活动在同期举办。该活动吸引了众多潮人集聚。
近年来,济南将目光聚焦于文化强市的建设之上。它整合了文商旅体、教科研学、休闲演艺等各种各样的优势资源要素。并且,济南还举全市的力量来打造城市品牌 IP。“泉”在济南过新年,“泉”在济南度五一,“泉”在济南过暑假,“泉”在济南享金秋,“泉”在济南行冬游。“一年四季·泉在济南”的每一系列活动都极为火爆,在节假日期间更是连续跻身全国十大周边游目的地城市之列。
济南实现了从“文旅优势向产业优势”的精彩蝶变。
3 月 29 日,第四届济南花朝节在大明湖畔开始。这场城市嘉年华以泉水加繁花为主题,实现了传统节日的现代转型。今年,济南在携程元旦跨年热门旅游目的地中位列前二十位。今年清明假日,济南凭借自身实力成功进入携程全国周边游目的城市的第三位。
济南文旅的“长红”秘诀是“流量”与“留量”并重。以“网红打卡地+深度文化体验”这一组合拳为手段,打造出了“文旅+”复合消费场景。这样使得游客从原本的“拍照即走”转变为“沉浸停留”,推动了文旅产业从门票经济朝着生态经济的方向发展。
双擎共振
以“会展+文旅”打造城市竞争新优势
会展与文旅进行深度联动,这种联动在济南促使产生了“1+1>2”的聚合效应。
今年济南市计划举办的各类展会活动在 135 场以上。这些展会活动会直接拉动旅游综合收入。同时,游客的人均停留时间也会相应地延长。在这样的现象背后,是济南通过系统性创新,将展会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的一种生动实践。
统计表明,今年一季度山东省举办了 53 场各类消费类展会。这些展会涵盖了房地产、汽车、家具、家电等促消费的重点领域。这些展会带动的直接性消费超过 50 亿元。其中,以家具、家电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各品牌“家博会”,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密集举行。这些“家博会”极大地激发了家居类产品的消费需求。
在会展经济与文旅融合的双轮驱动之下,济南正由“地理枢纽”逐渐迈向“要素枢纽”,并且从“文化名城”升级成了“流量名城”。这里一方面有展会上智能机器人机械臂所划出的产业弧线,另一方面也有大明湖畔汉服少女衣袂飘起所形成的文化涟漪。当硬核产业与软性文化一同起舞时,济南的故事不再仅仅是“四面荷花三面柳”,而是变成了“万商云集千潮涌”的现代叙事。
2025 年的春天,这座城市以会展为笔,书写着会展经济发展的篇章。同时,以文旅为墨,书写着文旅产业发展的篇章,二者协同共进,共同书写着新篇章。
(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记者: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