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推送!我们请到了!中英粤三语同传大佬珍珍Jeanette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她在展会翻译方面的一些小心得~鼓掌欢迎~
~ 一句话了解投稿译员 ~
Jeanette 张 ,英/港繁笔译译员,普通话、粤语、英语同传,自由译员,纽卡斯尔大学T&I专业毕业生,有丰富的展会/交传/同传经验,现居美国,提供线上/下多领域口译服务。
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收到莎莎邀约,有机会来分享一些我在翻译工作中或主动、或被动学习到的一些技能点,希望对正在观望、即将开展新工作的翻译同好来说能作为参考,又或是消解焦虑的安慰剂~
说到焦虑,我想在寻找翻译工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各式各样的焦虑:
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自己应该如何报价才能确保自己获得这份工作又不至于太“冤种”?准备工作应该做些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所以接下来的内容希望对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有帮助。
珍珍的展会工作照
我的第一个口译项目是展会翻译,当时我临时收到一个翻译工作室的消息,问我能不能即可去往某会展中心。(莎莎注:展会、陪同有时真的是这样,玩的就是心跳!所以也要求了译员要有很高的机动性,像莎莎这样还有坐班要求的就和这样的项目无缘了T-T)
由于在此之前我已经知道近期在本地举行的展会是电子展,也提前做了准备,因此收到消息当下我立马带上我的笔记本和笔,前往展馆。
——这里说的准备是指了解展会内容,产品会分成什么类别。例如,电子展中会销售电源供应系统、与5G技术和物联网相关产品等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外贸知识,如:交付方式、常用币种等。
在去往会展中心的路上,我收到客户方发来的产品目录,不得不承认那一刻我真的很想立马回家!因为整本目录内容都是有关电源模块的内容,什么拓扑结构、PMBUS通信之类的。
在开始翻译工作前我已经了解到,展会翻译不完全只是翻译,可能还要涉及一部分的销售内容,所以当下我立刻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刚加入这家公司的外贸员,现在正是我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而这本产品目录就是我的武林秘笈,我要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内尽可能地多了解里面的产品,等到了现场后再和「公司前辈」取取经,希望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
——作为翻译我们会希望多遇到可以提前给资料、有更改随时告知的「天使客户」,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常碰到的就是临时的,提前一两天,甚至当天才提出翻译需求的客户。
诚然,如果已经做出一定成绩,有经验的资深译员可以做到「选客户」,而不是「被客户选」,但对于新入行的译者来说,免不了要经历这种焦灼时刻:
没工作时盼工作,盼来了工作又怕工作!
我对此的经验,就是在平常尽可能积累知识以外,在这种紧急任务来临时,不要慌张,把能拿到的一切资料当成救生圈,并且尽可能围绕资料拓展,让自己的救生圈变得更大。
当风暴来袭,抓住一点也好过一无所有,不是吗?
人山人海的香港灯展~
等到了现场后,我和客户相互了解了一下,并且也即时询问了产品目录内我不太清楚的部分。(莎莎注:和客户的沟通的确格外重要!就算是提前很久允许你准备的展会,到了现场有不明白/不懂的也一定要尽快和客户确认,不要觉得“哎呀客户会不会觉得我不认真准备”什么的,有问题及时弄清恰恰也是专业性的一种体现~)
客户也在见面的第一时刻就告诉我,不用太在意目录内容,大多数意向买家对于这种参数信息都了解,反正都是数字写在目录内,他们主要需要我协助的就是和买家沟通,了解意向以及洽谈交付细则等。
其实当客户说不要在意的时候,我还是觉得不行:如果我不了解这个产品,我怎么帮他们更好地和意向买家沟通呢?
于是在没有人路过摊位的时候,我还是在搜索和产品内容相关的讯息,希望等有人来询问的时候,至少不要表现怯场。
但在接待了数位意向买家之后,我发现确实如客户所说,他们不需要我对产品本身有多精专的了解,却非常需要我作为他们和潜在买家之间的桥梁。
那之后,悬在我心中的石头变成一颗棉花糖安稳着落了~
——在这之后我还有几次展会翻译经验,参与下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展会中销售的产品都不需要做太深入的了解,前期准备工作也并不繁琐(特定展会除外,如医疗展)
而我自己在做展会翻译准备时,会注意以下几点:
公司基本信息、所在地、出口港、常用/可接受交付方式/时间、最低起订量、是否可定制、主要销售国家。
这些信息可以在和客户见面的第一时间提出,这样除了是对自己翻译工作的支持,也能让客户对你更加信任!
总结来说,找工作也好,翻译的过程也好,不要怕!我想很多译者是来自语言专业的,所以我想举个语言专业常见的例子:
语言专业(尤其英专)有很多相关的比赛,像是辩论或是演讲比赛。每次我做口译的时候,都会想象自己是要参加一次演讲比赛:有时候我能提前拿到题目,有时候我在最后一秒才知道内容。
但不用担心!因为有一个好心人用另一种语言把我要说的内容提前给我「透题」了,我只要用目的语复述ta的内容就好,不需要再去编写一份演讲稿了,多方便啊!
前文说到,翻译不只是翻译,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在每次翻译前,翻译中,都可以将一部分的自己想象成语言服务使用方:
如果我是客户,我想做成这笔生意,或者我想宣扬这个理念,我有哪些目的?可以通过什么渠道达成目的?有哪些要注意的细则?
这样一来,也就更能抓住甲方的需求,真正地和甲方成为“一个壕沟里的战友”,也能更好、更精准地地提供自己的服务!
-完-
希望这次珍珍分享的内容对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有些许帮助~
下一期长推送,莎莎会从自己参加展会的角度,来和大家更加深入地聊一聊展会口译!如果你有任何希望我在推送中提到的,或者希望联系珍珍洽谈口译合作,欢迎在评论区/后台留言哦~
我们下次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