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的记者分别是赖书闻、郜亚章、陈子蕴、时斓娜和茹晓茜。
展位面积最初是 9 平方米,到今天达到了 72 平方米。消博会这个平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收获,大家对海南自贸港也更加充满信心。新西兰企业太平洋羊驼家纺集团已连续四次出现在消博会的舞台上,该集团董事长胡涛在向记者讲述参加消博会的变化时这样说道。
今年,第五届消博会举办之时正逢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节点。这一时间点的叠加产生了效应,给海南带来了多维度且重要的意义。本届展会吸引了 71 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有 4100 余个品牌参与,65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入驻,这一数据创了历届的新高。展会上,海南会展示封关之后“货物能够自由流动,投资能够自由便利”的政策优势,给全球企业提供自贸港制度红利的试验场景。
消博会展现自贸港开放环境
太平洋羊驼家纺集团第一次参展只是试试看。今年它带来了 8 个种类的产品。在消博会上,其销售额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加到了几百万元。每年的订单量以 200%的速度在增长。
自贸港政策逐步落地,起初入关手续较为繁琐,而如今入关手续变得简单快捷,这使得企业在海南发展更加便利。胡涛称:“入关手续简化了,货物往来变得便利。并且现在已实现无纸化办公,只需提交一个申请即可。”
“封关”和“封岛”是不同的概念。自贸港的建设意味着会有更高水平的开放。
本届消博会,大商集团参与其中。它携带着 7 个国家的 20 种商品,共计 200 余款自有全球稀缺美味,奔赴消博之约。并且围绕着“舌尖世界在大商”这一主题,以展会为媒介来沟通世界,打造出了一场将文化与美学相融合的味蕾盛宴。
大商集团广东分公司的总经理陈家玺表示:“我们将全世界的美食带到了海南,使得大家在海南就能够品尝到全球的美食。”
专家表示,海南借助消博会这一平台,向国内外展示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开放的市场环境,展现了其优惠的税收政策,还展现了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同时也展现了其魅力。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自贸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助于提升自贸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政策优势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海南的便利政策措施吸引了众多企业来到海南自贸港发展,这些政策措施适用于原材料进入。企业借助这些政策优势,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2023 年,太平洋羊驼家纺集团于海南注册了分公司。其产品和原材料的存储正逐步在海南得以落实。胡涛进行了介绍,称他们计划在海南设立三个中心,分别是财务中心、品牌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目前,财务中心已在海南建成,此次消博会的订单均是通过该财务中心进行结算的。
对于胡涛而言,自贸港的政策具有吸引力。此外,企业更期望以海南作为“桥头堡”,以此来辐射中国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
富士利商事株式会社执行董事金泽明认为,产品在海南落地更具性价比。企业进行每一个产品的备案,过程繁琐且成本巨大。金泽明介绍道,在海南,同一个企业的不同产品能够一次性进行备案,并且费用较低,所以他们肯定更倾向于来到海南。
专家称,消博会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相互叠加。这样能有效释放“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的政策制度体系优势,即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以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同时,能带动海南在免税购物、住宿餐饮、文娱旅游、体育健康等方面的消费场景进行融合创新发展,有力地助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
市场掀起投资“热”
消博会与海南自贸港构建起了“展会搭台+政策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它一方面吸引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另一方面推动本土产业进行升级。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消费潜力持续得以释放,消博会为企业和自贸港搭建起了重要的合作桥梁,从而吸引企业在海南深入耕耘。
消博会期间举办的高新技术产业推介对接会,以“政策解读+园区推介+企业分享+实地考察”的全链条形式呈现出来,为国内外企业搭建起了高效且务实的合作平台。对接会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有 73 家企业集中进行了签约,还有 90 余个项目在现场签约,总签约额超过了 850 亿元。签约项目涵盖了清洁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
在消博会同期举办的投资中国·2025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里,签约项目的数量达到 265 个,总签约额大概是 2336 亿元。此次大会把目光分别聚焦在高新技术、航天、低空经济、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文体、深海、绿色低碳、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上,并且结合“链长制”来实施精准招商。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是王占举,他同时担任海南区域总经理。王占举表达了对自贸港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他说:海南在清洁能源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零关税等优惠政策,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出了极为良好的环境。我们会在海南深入耕耘,与海南共同赢得未来。
(中工网海口4月15日电)